网站首页 > 工作交流 > 各地社务

湖北咸宁市社:三级网络推动农产品上行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25-06-16 16:24
[字体:  ]

湖北省咸宁市供销合作社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提档升级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冷链升级和产销融合,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高效流通网络,为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筑牢制度根基,咸宁市社将农村寄递物流纳入“一网五链”建设体系,在日用品链与农产品链中实行“链长负责制”,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的“4+1”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责任压实、工作落地。深化试点改革,打造示范标杆,支持通城县供销合作社承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示范县、湖北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采集配体系试点县任务,探索县域乡村末端配送服务新模式。同时,积极争取寄递物流县乡村三级基层社建设资金、农产品流通及仓储冷链物流项目资金;通城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通城县社寄递物流建设,为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

咸宁市社不断完善体系架构,与中国邮政咸宁分公司深度合作,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组织网络与邮政专业物流优势,共建三级寄递网络,推动寄递物流网点嵌入基层社。截至目前,共建县级共配中心3个、乡镇综合服务站27个(其中与邮政合作19个)、村级终端网点679个(其中与邮政合作522个)。2024年配送快递量达2267万件,基本形成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打造多功能服务节点,将“强基工程”与寄递物流建设融合,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服务体系。依托县级储备中心和仓储设施,建成8家集快递分拣、仓储、配送、信息发布于一体的日用品集采集配中心。争取省供销合作社支持,组建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共同持股的农资农服公司4家,建设农资集采集配中心4个。联合村集体、农户出资入股,建设69家村供销合作社,同步开展寄递物流、农资供应、再生资源回收及生产生活事项代办等多元化服务。

在此基础上,咸宁市社升级冷链设施,引进龙头企业谋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完善冷链运输设备设施,合理设置“田头保鲜仓”,完善农产品冷链配套服务。全市系统现有冷库20个,容积超9.8万立方米(储量2.3万余吨),冷链物流车辆41台,“田头保鲜仓”6个,初步形成覆盖生产端与流通端的冷链服务网络。打造重点县域冷链基地,嘉鱼县社整合系统内3家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对接大型物流、商超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流通;通城县社与湖北宏锦绿色果蔬物流中心合作,打造城乡供应链集采集配中心,建设6个60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500立方米的急冻保鲜库、20余辆冷链物流配送车辆,承担着通城及周边50余万人口的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配送的物流供应。

此外,为了推动寄递物流与农产品上行深度融合,咸宁市社构建“寄递+电商”融合模式,以“快递进村”为基础,利用物流返程运力搭载农产品进城,延伸服务至农业生产端。通过系统内5家电商平台对接“832平台”、湖北城乡供应链集团及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2024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81.35亿元,其中,通过直供直销、集采集配、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实现销售额7320万元。打造供应链服务新平台,与市城发集团合作成立湖北香城供应链公司,建设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实现农产品供销两端直连,推进供销“大菜商”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